一,提升光伏的戰略地位,強調其健康發展的重要性。
二,國務院以文件形式公示出2015年中國光伏裝機發展的目標,35GW以上的裝機量為未來一兩年留足了一定的操作空間。
三,為光伏應用的發展指明方向,發展分布式,強調“自發自用,余電上網”,優先支持用電價格較高的工商業企業、工業園區建設“規模化”發展。強調示范作用“100個分布式光 伏發電規模化應用示范區、1000個光伏發電應用示范小鎮及示范村”,摸索可行的適應分布式光伏的商業模式。承認國際光伏貿易的摩擦存在,鼓勵產地多樣化。
四,強調光伏產品的留強汰弱,單晶轉換率20%,多晶轉換率18%,薄膜轉換率12%,多晶硅綜合能耗不高于100度/千克,在電力凈輸入地區嚴格控制建設多晶硅項目等,將成為行業準入門坎,鼓勵引導多晶硅產能向中西部能源資源優勢地區聚集,鼓勵多晶硅制造企業與先進化工企業合作或重組,降低綜合電耗、提高副產品綜合利用率。
五,加強全國規劃與地方規劃、制造產業與發電應用、光伏發電與配套電網 建設的銜接和協調。在城市規劃、建筑設計和舊建筑改造中統籌考慮光伏發電應用。嚴格執行光伏電站設備采購、設計監理和工程建設招投標制度,反對不正當競爭,禁止地方保護。
六,強調電網的服務職能,就收費范圍給出明文規定。
七,(一)開放用戶側分布式電源建設,鼓勵設立專業的能源管理公司,鼓勵商業模式運行。將光伏與地方政府和電網的業績掛鉤,將光伏發電量計入按月公布全社會發電量和用電量統計,提升其戰略意義。(二)明確補貼時間原則上為20年,計劃上調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征收標準,解決資金來源問題。(三)明確資金的發放單位,時間和來源。(四)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為中小企業和家庭自建自用分布式光伏創造條件。可發展出適合中國國情的商業模式。
八,后續配套文件還將陸續出臺。
國內分布式光伏發展方向已定,雖然最后的補貼細則還沒有正式出臺。而對全球光伏70GW的年產能,行業的洗牌依然還是當前的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