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家電下鄉政策中200多家企業入圍的數目構成激烈反差,近日發布的太陽能熱水器節能補助榜單上的企業僅有寥寥20家。對此,有專家剖析以為,本次節能補助的高門檻將太陽能行業數目很多的中小企業攔在了門外。還,節能補助在促進行業洗牌的還也將指導行業的轉型晉級。
2009年,太陽能熱水器初次被歸入家電下鄉補助政策局限之內,首輪投標就有92家企業當選。爾后企業中標數目更是一路攀升,第四輪投標中,企業入圍數到達了243家之多。跟著家電下鄉政策逐步收尾,太陽能熱水器零售市場繼續低迷,不少太陽能企業都關于此次節能補助新政寄予厚望。據不完全計算,第一輪申報國度惠民補助的太陽能企業就超越了200家,但是只要20家企業得以入圍。
專家剖析以為,這固然有工夫緊、義務重、一些企業因預備匆促而落第等緣由,然則更主要的是因為此番節能補助對家電企業設定了愈加嚴厲的審核機制和準入門檻,良多實力欠佳的中小企業無緣參加。比方此次施行細則中最主要的一點轉變就是不只純真評價某一型號家電的節能結果,還要求廠家承諾從本年6月起1年內的節能家電發賣量到達必然規范,不然也無法享用到補助。據悉,太陽能熱水器的推行量的最低限值是5萬臺。
中國規范化研討院副院長李喜歡仙透露表現,這意味著此次推行節能家電不再只是對產物節能技能的審核,還也要看市場的承受水平和銷量若何。她進一步分析說,節能家電只要真正為廣闊用戶所選擇并運用才干發揚出效果,這一辦法催促廠家從消費者好處動身,根絕一些超高端節能家電固然節能結果優異,但由于本錢過高或運用前提苛刻等要素只能逗留在實行室中,或是將高效與高端完全劃等號的問題。
記者還調查到,本次節能補助,除了需求到達惠民工程推行施行細則的要求之外,企業還需求先墊付補助費用,完成義務后才干拿到補助。而記者發現,在歷次由財務部等主管部分針對家電下鄉企業亮出的黃牌正告中,太陽能熱水器行業上榜企業數目也不斷是高居榜首。有專家剖析以為,這與太陽能行業中小企業數目很多、產物質量和技能程度良莠不齊、行業開展不成熟有很大關系,記者調查到,太陽能熱水器企業一度多達7500多家,各企業的產物質量良莠不齊。而本次節能補助政策的操作方法關于中小企業為主的太陽能光熱行業來說,實在壓力不小。
但是,中國太陽能熱應用財產協會秘書長霍志臣以為,家電下鄉對太陽能行業起到了積極的推進及標準效果,而本次節能補助政策更是將行業競爭引向技能立異之路,然后促進整個行業的轉型晉級。